世界金融发展史

世界金融发展史

第三章:世界金融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4-09-19 浏览量:118

第 一节:货币的形成

在古代的时候,是如何进行跨国贸易的?

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 一,以物易物。这个很好理解的。

比如在古代,我们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非常的发达,而塞外地区大多是游牧民族,技术等比较落后,主要就是畜牧业。

他们需要铁制品,我们需要肉类,所以我们拿着铁制品和他们换牛羊。

如何换?

自己看着换吧!

只要你觉得划算,他也觉得不吃亏,那么交易就成功了,并没有什么衡量价值的尺度。

很明显,以物易物有很大的缺点的。

比如,我养了大量的羊,我想要拿着我的羊去换我没有的粮食、衣物、防身兵器等,如果我一个个的去找他们换,那么会相当的麻烦。

今天我得把我的羊赶到你那和你讨价还价的换粮食,明天我得把羊赶到他那和他讨价还价换衣服……

ZUI关键是卖粮食的人他可能不需要羊,他需要木材,所以我还得赶着我的羊去和别人换木材,然后再拿着木材去和他换粮食……

于是,大家就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更好的交易方式能省去那么多麻烦?

于是就诞生了第二种交易方式:货币。

我们以一种东西来代替商品的价值。

比如,我和其他人经常以物易物,然后我发现我拿5头羊就能和你换1头牛、1头羊能和他换5件衣服……

那么,我们就找一个东西做价值的等价物吧。比如,贝壳。

一头羊等于10个贝壳、一头牛等于50个贝壳、一件衣服等于1个贝壳……

这样我就可以把羊换成贝壳,然后拿着贝壳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和其它人那换粮食、衣服、武器……

是不是很机智?

这样贝壳就成了衡量价值的代表物,即所谓的“货币”。

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人发现了一片海,海边到处是贝壳,然后他就拿着大量的贝壳到处去换东西……

结果,大家能想象吧!

贝壳崩溃了,大家再也不要贝壳了!

于是,大家又开始找另外一种能够代替“贝壳”的东西作为价值的等价物。

就这样,曾经产生过无数种货币,比如贝币、骨币、铁币、铜币、银币、金币……

ZUI终,定格在银币和金币上!

因为它们的数量比较稀 少,不会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情况!






第二节:银本位金本位

在清朝的时候,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有些大宗商品交易量非常的大,有时需要几十万两白银,你不能带着那么多的白银去交易吧?

于是,便产生了银票!

一张银票代表500两,1000张就是50万两,一个人揣在兜里都能带走。

银票的背后是什么?

白银!

你随时可以拿着500两的银票到钱庄换500两的白银,这就叫做“银本位制”。

那个时候,英国的英镑、美国的美元等,它们的背后都是黄金,所以叫做“金本位制”。

但是,大家也知道:现在,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也被淘汰了!

为什么?

上面我们也说过:货币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它只是代表价值。

比如1个银币代表1头羊,现在我养了1亿头羊,那么就等于1亿个银币,根本没有那么多银币啊!

所以,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因为金银的产量跟不上商品的增长速度而被淘汰了。

于是,便产生了《信用货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