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很早以前叫《连山》,连山易出于神农,神农氏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故号称连山易,因文字记载出于夏朝,又称之为夏易,原书约八万余字,虽早已失传,而其卦仍流传至今。连山卦是以艮为首,其用意艮为山,有顶天立地之象;到了殷朝时代又演变为《归藏》黄帝氏易,归藏易出于黄帝,黄帝又称归藏氏,故号称为归藏易,其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又名这为商易,原书四千三百余字,亦早已失传,其经卦以坤卦为首,亦就是将伏羲八卦旋转一百八十度,就成了归藏卦。归藏卦者,何以坤为首,乃认为坤为大地,人类生息繁衍之所,生活所需取之与此。故郑康成认为归藏之名,有取【万物莫不归而藏与其中】的意思。到了周朝则发展演变为《周易》,它是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产物。